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成长心理 > 正文

父母和孩子可以裸体相对吗?

发布时间: 2012-02-07 10:18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随意请教了四个人:

“噢,不,绝对……绝对不可以。孩子绝不可以看到双亲没穿衣服,至少不能脱得光光。”

“我觉得,父母‘应该’光着身体在屋里走。当然喽,没必要时常这么做……”

“荒谬……只有糟老头子和嬉皮士之流才会光身露体。我是个健全的成年人,宁可服装整齐出现在他们面前,同时也希望他们在我面前能穿上衣服。”

“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呢?重点在于你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以及认定该怎么做。我父母都是很高傲的人,老弟没穿戴整齐也从不走出浴室或卧室。所以我们都晓得无论到哪里,记住——得先敲门。”

第四种说法比较接近专家观点,即决定权在你。假如你认为父母不该在孩子面前光身露体,就穿上衣服吧。如果你觉得在自己家里、在孩子面前,脱光了是很自然的事,也尽管去做。重点在于,自在就好;否则,根本别去伤这个脑筋。尽量顺其自然,其次才考虑该不该做。

顺其自然

孩子看到了你没穿衣服,并不会对他造成任何伤害。孩子天生就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到好奇,他好奇的对象包括父母在内。因此他们看到后,除了能增进对人体的认识外,也能由于看见父母的身体,预知自己日后发育情形。

也就是说,若父母觉得,偶尔让孩子在浴室或卧室中看到自己裸体是件很自然的事,同时这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孩子就确实能经此不矫柔造作的方式得到“人体是美好的”信息。如果你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裸露的习惯,可别为了“或许会对孩子有好处”的想法而勉强自己。

李门·吉摩博士说:“有些父母通过书籍或是因怀有罪恶感,觉得在家里该让身体显露更为“解放”,于是勉强裸露自己。遗憾的是,结果只会让孩子因而觉得,自己若是这么做也将是不自然的。”

裸体本身没有伤害

孩子在无意间瞥见你裸露身体时,你的反应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深远。如果他平常很少看到你裸体,无意中撞见时,你愈生气,他们对你当时的反应愈难以忘怀。于是他们将会认定,自己一定做错了事,同时也认为裸露自己是件坏事——如此一来,可能造成他们日后对性持犹豫不决的态度。

为防止父母有过于强烈的反应,也避免使从未见过双亲裸体的孩子产生困惑,大部分的性教育学家认为:一般家庭在平时最好别太注重服装是否整齐。因为假如孩子常能看到成人的躯体,届时比较不会引起观念上的偏差或过度惊讶。

至于平常就习惯于穿得比较少的家庭,也不必担心所谓的“过于暴露”。如果超出了孩子所能容忍的极限,他们自然会明白地表现出来。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特别在意自己发育中的身体,逐渐把自己隐藏到门后,同时也要求你这么做,当孩子说:“爸,把门关上!”或者是“妈,请你出去!”时,教育学家及精神学家一致主张,父母应该注重这些讯息。

专家建议,在家中,你不妨对性采取“开明”而“自在”的态度——但是得特别记住一点,千万别勉强自己。你自己对裸体的感觉,或许也正是孩子所持有的感觉。

儿童性教育是父母较关注的话题,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个家庭几乎都会遇到有关裸体的问题。例如父亲带男孩去洗澡或游泳,母亲带女孩去洗澡或游泳,这在前些年大城市的公共浴池里很常见。有时还会出现父亲带几岁的女儿进了男更衣室或相反的情况。同时,孩子们自然地也会见到其他人的裸体。这有何好处和坏处?

孩子们能看到父母的裸体的好处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能更好地、自然地接受他们自己身体的发育和性特征。小时候的肉体接触则能促使他们与成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这样他们会具有更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和父母共浴,一直有机会裸体相向的话,他们完全能自然地接受这一点,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消极影响。

相反,如果过去在家庭中并没有这样的习惯,父母突然裸体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会令孩子感到震惊、不安、羞怯,特别是孩子年龄已经比较大时。让孩子们从小获得有关两性身体结构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些知识对确定他们的心理性别、即性认同很有关系。这样身体的形态和性器官大小的区别就会得到认可,并将向他们提供有关自身或对立性别在成年后会是何种形象的准确的想象。

所以,如果从小习惯于这样做的孩子将是幸运的。等孩子快到青春期发动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隐私,这时无论是谁的隐私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论大人或孩子都应该如此。

总之,父母能否和孩子裸体相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在儿童早期生活的性别自认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逐渐教给孩子们注意保持隐私,尊重他的隐私。到了这一时期,父母的行为尤其应该注意,不应作出违背上述注意事项的、令大人和孩子都感到尴尬、不自然的举动。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自律孩子是父母“逼”出来的,父母舍得狠心,孩子进步明显
自律孩子是父母“逼”出来的,父母舍得狠心,孩子进步明显
最近,一位妈妈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作息表:早上6点起床背单词,7点晨跑,晚上10点准时睡觉,周末还要上钢琴课和编程班。配文是:“自律的孩子,都是父母狠心逼出来的!”[详细]
发布于 2025-04-02

最新推荐

为什么要融入集体
融入集体能够满足人类基本心理需求,提升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能力,具体表现为归属感建立、资源共享、压力缓解、个人成长促进、心理健康维护五个方面。1、归属需求:人类进化形成群体依存的本能,大脑镜像神经元系统促使我们寻求社会认同。孤独感会激活与生理疼...[详细]
2025-04-21 15:55
一个人没主见的原因
缺乏主见可能由遗传性格倾向、成长环境压抑、自我认知模糊、社交焦虑、决策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天生具有高敏感型特质,大脑前额叶对风险的评估功能较强,容易陷入过度权衡。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调整思维模式,练习每日做3个微小决定如...[详细]
2025-04-21 15:49
心智不成熟就是傻子吗
心智不成熟不等于智力障碍,主要体现为情绪管理、社会适应或认知能力的滞后,与先天智力缺陷存在本质区别。1、定义差异:心智不成熟属于心理发展延迟现象,表现为冲动决策、依赖性强或共情能力不足,通常与成长环境或教育方式相关。智力障碍则是IQ低于70...[详细]
2025-04-21 15:44
五点多起床都是什么人
凌晨五点起床的人群通常具有特定生理节律、职业需求或自律习惯,常见于晨型人格、高压行业从业者、健康生活实践者、中老年群体及睡眠障碍患者。1、晨型人格:遗传基因中DEC2突变可能导致天生早起倾向,这类人生物钟周期较短,褪黑素分泌高峰提前。调整方...[详细]
2025-04-21 15:38
人到中年最害怕什么
中年恐惧主要源于健康危机、职业瓶颈、家庭责任、经济压力及自我价值迷失,可通过针对性调整缓解焦虑。1、健康危机:生理机能衰退引发慢性病高发,三高、关节炎、失眠成为典型问题。定期体检如每年一次全身CT、肿瘤标志物筛查配合药物控制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详细]
2025-04-21 15:33
自尊心强的人能成大事吗
自尊心强的人能否成大事取决于自我认知与行为调节的平衡,关键因素包括目标设定合理性、抗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情绪管理技巧以及持续学习能力。1、目标合理性:高自尊者常设定挑战性目标,但脱离实际易导致挫败。建议采用SMART原则分解目标,例如将"...[详细]
2025-04-21 15:27
为什么情商高的人智商不高
情商与智商的发展呈现相对独立性,高情商者可能因神经机制差异、社会认知偏好、情绪处理模式、教育环境侧重及实践机会分配等因素导致智商表现不突出。1、神经机制差异:大脑前额叶皮层主导情绪调节与社交能力,而顶叶和颞叶区域更关联逻辑分析。过度开发情绪...[详细]
2025-04-21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