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成长心理: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微心理”

发布时间: 2011-12-12 10:3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单亲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单亲学生有哪些特殊的心理现象?

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独尊型 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学生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学生文某,母子本系农村,继父为高工,继父凭着高工的职称,把文某母子迁到城里,但这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组合家庭里,行为没有约束,从来没有叫过父亲,其实继父非常关心文某,一周来学校一次,对文某的教育不厌其烦。但是我们看到,老师和继爹教导他时,他一是眼望窗外,二是三缄其口,最后对继父的千叮咛,万嘱咐报之一句:“晓得,还罗嗦什么?”他不爱家庭常常是很晚回家,甚至不回家,放假也背着书包在学校内外玩,借口说是学校补课。用钱没有节制,常常以谎言骗走家里很多钱。与同学在外面抽烟、喝酒,家里不给钱就吵,有时甚至向老师借钱却从来不还,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揭秘:孩子成长中的“微心理”
揭秘:孩子成长中的“微心理”
女孩成了“双面人”一名小学老师:我任教小学二年级。我班有个女孩,在校表现很好,可只要一看到她父母,就会无故哭闹。专家:女孩的问题,可能就出在“平时在学校表现很好”上。孩子在校压抑了太多负面情绪,只好回家发泄。要帮助她重新制订“好学生”的标准,教会她正确表达负面情绪的方法。同学给我...[详细]
发布于 2011-12-12

最新推荐

孩子早恋怎么解决好
孩子早恋怎么解决好
孩子早恋需要家长通过沟通引导、设定界限、情感教育、兴趣转移和家校合作等方式妥善处理。1、沟通引导:早恋常源于青春期情感需求或同伴影响。家长需保持开放态度,避免指责,通过平等对话了解孩子想法。可分享自身经历,帮助孩子理解感情的复杂性,明确现阶...[详细]
2025-05-14 07:55
孩子早恋怎么解决问题
孩子早恋怎么解决问题
孩子早恋问题需通过沟通引导、兴趣转移、家校合作、规则建立、心理支持等方式综合干预。1、沟通引导:早恋多源于青春期情感需求与好奇心,家长需保持开放态度,避免指责。通过平等对话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分享健康恋爱观,强调学业与情感平衡。可借助绘本或影...[详细]
2025-05-14 07:54
心情不好肠胃就不好怎么回事
心情不好肠胃就不好怎么回事
心情不好引发肠胃不适与脑肠轴失调、压力激素分泌异常、消化功能抑制、肠道菌群紊乱、慢性炎症激活有关。1、脑肠轴失调:大脑与肠道通过迷走神经双向沟通,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异常传递,直接干扰肠道蠕动节律。临床可通过益生菌补充如双歧杆...[详细]
2025-05-14 07:52
孩子早恋怎么办家长如何解决
孩子早恋怎么办家长如何解决
孩子早恋需要家长理性引导,关键在于沟通、理解、规则设定、兴趣转移和家校合作。1、沟通倾听:早恋常源于青春期情感需求或同伴影响,家长需避免指责,建立开放对话环境。通过每周家庭会议、睡前十分钟谈心等方式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用"我观察到您最近......[详细]
2025-05-14 07:51
心情不好爱吃东西是什么病
心情不好时暴食可能属于情绪性进食,与压力调节失衡、多巴胺补偿机制、激素波动、负面情绪应对模式及潜在进食障碍有关。1、压力失衡:长期压力会刺激皮质醇分泌,触发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求。调节方法包括正念呼吸训练每天3次,每次5分钟、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详细]
2025-05-14 07:27
儿子早恋家长怎样开导
儿子早恋家长怎样开导
青少年早恋是心理发展阶段的常见现象,家长可通过建立信任、理性沟通、设定界限、情感教育和家校协作五方面科学引导。1、建立信任:亲子关系疏离易导致孩子隐瞒早恋情况。家长需避免质问或偷看隐私,通过日常关心建立开放对话环境。每周安排固定亲子时间,以...[详细]
2025-05-14 06:50
发现高一儿子早恋怎么引导
高一学生早恋是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引导需关注沟通方式、情感教育、学业平衡、家庭支持和风险防范。1、建立沟通:早恋多源于青少年情感需求与荷尔蒙变化,粗暴干涉易引发逆反。建议选择放松环境开启对话,避免质问语气,用"最近和同学相处如何"等开放式问...[详细]
2025-05-14 06:2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