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情感心理:“恋爱”是一次心理疗伤

发布时间: 2011-12-01 10:2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就像傳說中坐月子留下疾病的婦女,在第二次生產時有可能獲得治愈機會一樣,我們的戀愛過程也可能會治療童年的心靈創傷。人在這時心理上會退化回三歲之前的狀態,戀人之間的關系極像嬰兒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當然,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這樣,它也許使我們傷上加傷。

“為什麼原本熱戀的兩人婚后愛情的熱度會直線下降?為什麼很多人結婚生子后,愛子女的心遠勝於愛伴侶?為什麼會有所謂的‘致命吸引力’?為什麼許多婦女被丈夫毆打,卻不願逃走……”

是啊,為什麼,為什麼愛情這麼說不清道不明?

不過,在黃維仁博士看來,你愛什麼人,你的愛情怎樣發展,早已深深地植根於你的童年經歷中,婚姻關系與親子關系其實是息息相關,絲絲入扣的。

黃博士是一位華裔心理學家,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同時在芝加哥婚姻家庭心理診所工作,是美國“愛家”協會的國際講員。近日,他應華夏心理網等單位邀請,在北京做了“外遇有救嗎”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黃博士告訴人們:愛情是一次心理療傷,但因為信任、不設防,所以在愛情中也是傷上加傷最危險的時候。

在戀愛中,人的心理會退化

兩人熱戀時的脈脈含情,痴痴相對,在黃博士看來,像極了嬰兒和慈父或慈母間的關系。他說,人在戀愛之時心理上會“退化”回三歲之前的狀態,這是一個非理性的潛意識過程。戀人之間和嬰兒與父母之間,都缺乏“心理疆界”,分不出彼此的感覺﹔都有被對方無條件接納和在重要的人心中成為NO.1的心理需要﹔都會有分離焦慮,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在需要不能滿足時,戀人也會要麼變得特別順從,要麼用哭鬧來懲罰對方,用的辦法往往和小時候為博得父母歡心時一樣。

然而就像嬰兒要長大,就要逐漸脫離父母的懷抱,才能獲得自我確認一樣,在走過分不清彼此的“共生期”,當你被照顧、被關注的需求滿足后,你很可能不自覺地向對方展示真我,同時產生新的心理需求,比如個人的空間、自主,等等,盼望對方也能完全接納,這時愛情就進入了“個體化期”。這是一個充滿沖突的階段,如果經受不考驗,兩人的關系就會重新退回“共生期”,但這時已經不是“甜蜜共生”而是“敵對共生”了。

為什麼偏偏愛上他

當你“眾裡尋她千百度”,卻“驀然回首”,發現“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時,那分喜悅是難以言表的。

是什麼在冥冥之中讓你們彼此牽手?黃博士用深度心理學解構了愛情的神奇。原來,男女之間的相互吸引,很可能是因為對方身上具有我們成長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我們彼此相愛,是因為可以借著與對方或快樂或痛苦的深度情緒互動過程,去醫治過去的心理創傷,彌補過去的遺憾,滿足小時候未被滿足的需要。

比如有個出生在多子女家庭的女孩,從小在家中常被忽視,有次與家人外出時走丟了,父親卻渾然不覺。她從小自尊心低落,覺得自己是個丑小鴨,渴望得到父親珍愛,卻未能如願。讀研究生時,一個有家室、年近半百,有慈父形象的教授開始注意她、欣賞她。這時,她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位教授。她本無心要破壞別人家庭,卻不知不覺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

再比如,有些男士對溫柔體貼的淑女從不“來電”,卻偏偏會迷上冷艷高傲、沒好臉色、老是挑剔、永不滿足的女性。原來,這樣的男人大都有好強、喜歡控制、標准極高的母親。從小不管他們多麼努力,卻總達不到母親的標准,無法取悅母親,討她歡心,從她身上得到溫馨的母愛。

他們長大后,很容易被這些和母親有同樣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為什麼呢?因為一件事危險的程度越高,得到的心理補償也越大。他們迷上這類像母親一樣“危險、難討好”的女性,是因為潛意識中希望能再有一次,借著自己的努力或成就,使這些冷傲的女性獲得滿足,變得溫柔,從她們身上得到“無條件”的母愛,讓自己受傷的心靈終於能得到滿足。

详情请登录异情感心理专题 http://psy.fh21.com.cn/qg/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情感心理:揭秘恋爱中女人的情感潜规则
情感心理:揭秘恋爱中女人的情感潜规则
恋爱中的女人很看重“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往往凭“首因效应”决定是否同一个人交往,事实上这是女人只注重外表的一个表现而已。人的“首因效应”常常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恋爱之所以常出现选择错误,就是还没有看清本质之时,便匆忙下结论。要做到良好的“首因效应”,只需适当地打扮、准时赴约、...[详细]
发布于 2011-12-02

最新推荐

读不喜欢的专业很难受怎么办
读不喜欢的专业产生心理不适与专业认知偏差、兴趣冲突、压力积累、未来焦虑、自我认同危机等因素相关,可通过认知重构、兴趣融合、压力管理、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方式改善。1、认知偏差:部分学生对专业存在刻板印象或信息误差,误判专业价值。建议系统分析...[详细]
2025-05-19 17:00
学生读书压力大该怎么开导
学生读书压力大需要从认知调整、情绪管理、时间规划、家庭支持和专业干预五个方面综合开导。1、认知调整:学业压力常源于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和错误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将失败视为学习机会而非能力否定。具体方法包括引导设定合理目标,如将"必须考...[详细]
2025-05-19 16:58
成年儿子怨恨父母怎么办
成年儿子怨恨父母怎么办
成年儿子怨恨父母可能由童年创伤、沟通障碍、期望落差、控制过度、情感忽视引起,改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调整认知和行为模式。1、童年创伤:早期经历中的肢体暴力、语言贬低或情感冷漠可能形成长期心理阴影。治疗需通过家庭治疗回溯事件,父母需承认错误并道歉...[详细]
2025-05-19 16:57
高考生压力大怎么开导
高考生压力大需要从认知调整、情绪管理、家庭支持、时间规划、专业干预五方面综合疏导。1、认知重构:压力源于对考试结果的过度担忧,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调整非理性信念。通过记录自动负性思维,用客观证据反驳"考不好人生就完了"等极端想法,建立"尽力即...[详细]
2025-05-19 16:56
考试什么样的心态才算好心态
良好的考试心态需要平衡适度紧张与积极自信,具体表现为目标明确、情绪稳定、专注当下、接纳不确定性和自我激励。1、目标明确:清晰合理的考试目标能减少焦虑。将大目标拆解为具体小任务,如每天复习两章内容或完成三套模拟题,避免因目标模糊产生无力感。采...[详细]
2025-05-19 16:54
考试没考好怎么办
考试失利可能由复习方法不当、情绪管理失衡、基础薄弱、时间分配失误、外界干扰等因素导致,可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心理调适、查漏补缺、优化计划、减少干扰来改善。1、调整策略:低效复习是常见原因,机械记忆或题海战术可能适得其反。采用主动回忆法,如用思...[详细]
2025-05-19 16:53
考试心态不好怎么办
考试心态不佳可能由压力过大、准备不足、负面思维、身体疲劳、环境适应差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认知调整、行为训练、情绪管理、环境优化、专业干预等方法改善。1、压力管理:考试压力多源于自我期望过高或外界评价焦虑。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能缓解躯体紧张,每天...[详细]
2025-05-19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