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成长心理 > 正文

解除“90后”学生三大心理困

发布时间: 2011-11-24 13:4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导读:“我们是一群一直以为被世界遗忘的小屁孩,一面享受丰衣足食,一面感叹精神空虚;一边被爱包裹,一边又感觉是在被人抛弃;一面享受激情与青春,一面又兀自悲伤。”这是一个92年出生的女孩对“90后”孩子自身的描述。

“90后”群体的现状情况

日前,一中学对初高中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发现,学习焦虑、交往障碍、过分敏感成为“90后”学生三大心理困惑。

据调查,“90后”遇到最多的是学习焦虑。测试中,面对“你的担心与紧张表现在哪些方面”,受试者均把担心考试的成绩差与怕考不上学放在首位。对“造成你脾气不好的原因”问题的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太大”,占总人数的71。07%。

从初中到高三,半数以上的学生为人际交往所困,其中又以高二学生最为集中,约占70%-80%。父母教给他们的“你不能吃亏”的交际原则,致使他们缺少同龄伙伴。近4成学生有过分敏感倾向。他们对别人的言行过分敏感,过于注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对周围的噪声特别敏感。有的学生会表现得格外“臭美”,以期吸引他人注意。

在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也导致少年犯、追星族、网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应现象的出现,这些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网络中可以看到“90后”的一些典型特点:

1、极力表现与众不同

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用标新立异的方式,比如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获得心理满足。

2、很多孩子有学习焦虑

在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下,学校加压,各种各样的培优如雨后春笋,于是90后孩子自小即被大量的家教、教育辅导书进行专业培训,过早的竞争压力使“90后”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让很多孩子产生了学习焦虑的问题。

3、极端自私和耐挫能力弱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从小在家中唯我独尊,占有欲十分强烈,由此造成了他们极端自私的心理表现。同时,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十分脆弱,适应能力差,受不起挫折,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

4、灰色心理,孤僻冷漠、封闭心理

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以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偏差,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孤僻、封闭自我心理的形成,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很难找到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他们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感到孤独。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因此他们又常常感到烦闷不安,出现消沉颓废、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等现象,常用的口头语“我抑闷啊、我烦躁”等。

5、对网络十分依赖

青少年网瘾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迷恋网络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咨询的,他们往往都知道迷恋网络的害处,又无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90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增大了

从一个学校的调查看到,以前每个学年最多有一名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现在却增至两三个。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学习压力加大;二是有些家长面对压力时会跟孩子说,说者无心,孩子却已自我加压;三是通过网络、电视、交流等渠道,孩子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自己处理不了,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90后”的心理模式很“独”

他们除了与电视、网络打交道外,与家长、同龄人缺乏沟通。他认为,有些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缺少关爱,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自信,并且嫉妒心强、反叛意识重。

请给“90后”宽容与信任

“社会舆论方面,对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有许多忧虑。但是,任何一代人都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任何一代人的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范先佐教授说,“在10多年前,“80后”也曾被质疑,甚至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但是,在今年的奥运圣火传递、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这些大事件中,“80后”的表现证明,他们是可以担当责任的一代,他们已经成熟起来了,此前对他们的偏见,也在一夜之间消除。”

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新一代,似乎都有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但是,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犯过错误呢?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但不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

90后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的主人翁。同样是独生子女,但90后和70后、80后一代却显出非常的不同。关于90后,有的开始关注他们这个群体,有的可能还没有注意到,他们已经开始展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曾说过“好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面对“90后”的他们,面对国家的未来,他们“冲动”,但他们直率、单纯;他们“自我”,但追求自我价值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他们“现实”,但是生活终究要褪去繁华,时代的烙印是时代赋予的,90后也终将融于这个时代。

详情可登录成长心理频道专题http://psy.fh21.com.cn/czxl/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90后大学生存在的四大心理困扰
90后大学生存在的四大心理困扰
“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常处于核心地位,老人宠溺、家长放纵等使其普遍缺少抗挫折能力,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便容易产生挫败感。而缺乏与同龄人面对面的交流,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常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于是当这些个性鲜明的孩子们聚集...[详细]
发布于 2012-01-13

最新推荐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学生状态不佳可通过调整作息、优化学习方法、管理情绪、改善环境、适当运动等方式快速恢复。1、作息调整:睡眠不足或紊乱会直接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性。建议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午间可安排20分钟小憩。睡前1小时避免使...[详细]
2025-04-25 15:09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有些话,不刺耳,但不愿听;有些真相,不残忍,却难以接受。尤其是女性,在成长和生活的路上,总有那么几个“真相”,像镜子一样冰冷,又像灯一样刺眼。不是不给机会,而是很多人从未愿意睁眼看清。1、...[详细]
2025-04-25 15:04
高三应该玩游戏吗
高三学生适度游戏可以缓解压力,但需平衡学习与娱乐,避免沉迷影响备考效率。1、压力调节:高考冲刺阶段长期高压可能引发焦虑,适度游戏能激活大脑奖赏回路释放多巴胺。建议选择单局时长≤15分钟的休闲类游戏,每天总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睡前2小时...[详细]
2025-04-25 15:03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学生深夜玩手机影响学习效率,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干预、家长监督、时间管理和环境优化改善。1、调整作息:长期熬夜玩手机会打乱生物钟,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使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帮助入眠。可尝试褪...[详细]
2025-04-25 14:58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沉迷手机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波动加剧、生物钟紊乱、社交能力退化、考试焦虑加重。1、学习效率:手机高频使用会分散注意力,大脑频繁切换任务导致认知资源耗竭。建议采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学习后允许5分钟查看手机,同时关闭非必要通知。...[详细]
2025-04-25 14:52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阶段频繁使用手机可能由学业压力释放、时间管理失衡、同伴影响、家庭监管缺位、手机依赖倾向等因素导致,需通过目标设定、行为替代、环境控制、认知调整、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1、压力释放:高考压力可能引发逃避行为,手机娱乐成为即时减压渠道。建议采...[详细]
2025-04-25 14:47
无能的人是怎样的
无能感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能力发展的不匹配,表现为逃避挑战、消极归因、低自我效能感、社交回避、情绪压抑五种典型特征。1、逃避挑战:长期失败经历导致对困难任务的回避行为,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模式。改善需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技术,从完成简单...[详细]
2025-04-25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