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梗阻心肌病患者长期服药需定期评估疗效与安全性。治疗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可降低心率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重构。长期使用需监测心率变化,避免心动过缓。这类药物可能引起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需根据个体耐受性调整剂量。
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药物能减轻心脏负荷,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与利尿剂联用时需警惕低血压风险。
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帮助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症状。长期使用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预防低钾血症。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拮抗剂,还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但需注意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
华法林、达比加群等用于预防心房颤动引发的血栓栓塞。使用华法林需定期检测INR值,保持2-3的理想范围。新型口服抗凝药虽无需常规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用于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肺纤维化,需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检查。用药期间需避免与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联用。
非梗阻心肌病患者在长期药物治疗期间,建议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内。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以不引发胸闷气促为度。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液生化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出现新发胸痛、晕厥或水肿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疾病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
202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