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请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结交那些对你有帮助的人

发布时间: 2024-08-19 13: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到世上走一遭,总会遇到一些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和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与有些人聊天,总是觉得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哪怕心中有再多的烦恼,也仿佛跑到了九霄云外,时间总是一下子就过去了,盼望着下次再和他聊天。

与有些人聊天,却是一直无奈地听对方不停抱怨,从工作说到生活,从朋友说到家庭,从过去说到现在,再到将来,从自己说到社会国家...

请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结交那些对你有帮助的人

好像他生命中的一切,就没有令他满意的。

你本来大好的心情,也会被他弄得乌云密布,说不定再也不想见到他。

和不舒服的人在一起,就像负向消耗能量,虽然也许他也呼应着我们的阴暗面,但时间长了,就觉得自己负能量越来越多;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你会觉得舒服又随意,身心仿佛都得到了滋养。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余生有限,把时间放在能够让身心舒展的人身上。

01.未来不是属于有钱人,更不属于没钱人,

是属于正能量的人!

不要跟消耗你的人在一起!

去爱一个给你正能量的人。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样,从细看是碎片,远看是长河的时间中寻找着幸福,寻找着能够让自己幸福的一切事物:健康、平静、物质、荣誉、成就。

既然你想幸福,就去找一个能够让你感到幸福的人吧。

不要找一个没有激情、没有好奇心的人过日子,他们只会和你窝在家里唉声叹气抱怨生活真没劲,只会打开电视,翻来覆去的调转频道,好像除了看电视再也想不出其它的娱乐项目。拥有正面能量的人,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新鲜事物都想尝试一下,会带你去尝试一家新的餐厅,带你去看一场口碑不错的电影,带你去体验新推出的娱乐节目,带你去下一个陌生的城市旅行。

你会发现世界很大,值得用尽一生去不断尝试。

不要找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过日子,他们一直在排查可能的不幸,和焦虑未来的灾难。他们一直在想该怎么办?拥有正面能量的人,会对生活乐观,对自己信任,他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悲喜交加,所以已经学会坦然面对。

当烦扰来袭时,就理性解决。他们相信人定胜天,确实无法获胜时,就坦然接受。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不会自我贬损也不会自我膨胀,他们在该独立的时候独立,该求助的时候求助。

正能量的人展现人生的豁达与包容。

拥有正面能量的人,拥有大智慧,他们分得清世界的黑白曲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会随波逐流。不会夸大事情的不利面。

他们知道世界运作的原理,明白人人都有阴晴阳缺。他们在你需要时给你最中肯的建议,有原则却又求新求变,有主见却又听得进劝。

不要找一个容易放弃的人过日子。他们没有信仰,也没有梦想。他们遇到挫折的第一反应和最终反应都是逃避,他们可以放弃整个世界。

拥有正面能量的人,坚定自己的信念,拥有人生的目标,知道自己的所需并为之不断努力。他们欢迎变化也制造进步。当困难来临,他们不嫌麻烦或贪图安逸,他们知道山丘后面会有道更美丽的风景。

是的,去爱一个拥有正面能量的人吧。

他们会给你惊喜,同时也会带给你感悟。他们让你把路走直,切断所有扭曲的价值观。如果你本身就不是一个拥有足够正面能量的人,那么就请你一定要爱一个拥有正面能量的人。

在这道数学题里,负负并不能得正,另一个同样具有负面能量的人会把你的人生拖垮,让具有正面能量的人导正你的灵魂和行为吧,潜移默化中,你会变得更加开朗和幸福。

这一定比任何财富更能长久的滋养你的心灵!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就是选择和谁在一起。选择和谁共事,选择和谁交朋友,选择和谁结婚,选择向谁学习......

你和谁在一起,决定着你的未来。你和谁在一起,由你自己决定,擦亮你的眼睛,用心去寻找。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02.请远离消耗你的人。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去看看他的朋友。”

一个人的三观如何,一般说来,一半来自他汲取的知识与接触的社会,另一半则来自家庭与朋友。然而更多时候,后者更具有直接引导作用。

简单说来,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远离消耗你的人。

和一个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人在一起,很重要;而和一个能让彼此都变得更好的人在一起,更重要。

你跟他在一起感觉是安全、放松、愉悦的,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趣味,你很想多和他呆一会。

而情绪多变,容易悲观、畏惧、喜欢八卦,抱怨,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带有负能量。

你跟他在一起时感觉不安全、紧张,处于防卫状态。你觉得有被吸取、压榨和自卑的感觉。

你自己的能量衰弱,感觉不舒服,自己是被挑剔的、挑战的和攻击的,你会很想快点结束那场谈话,很想从他身边逃走。

跟负能量的人久了,自己也容易变得负能量。

假如你认识到自己的正能量不足以强大到能够抵御负能量时,要先学会远离负能量。

就像假如心理医生自己的心理素养不够强大,就很容易受患者的一些心理疾患所影响。

要想可持续地释放正能量,就要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一边吸收正能量,一边释放正能量,吸放之间,生命恒新。

03.结交正能量的人!

一个孝顺、善良、勤奋、平和、积极、智慧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有福的人。

1、与孝顺的人为友。

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必然懂得责任,懂得思考,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这样的人最可交。父母是给自己生命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孝顺、不懂尊重的话,何况是其他人?

2、与善良的人为友。

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他的心是宽大的,包容的,平和的。跟聪明相比,我更愿意与善良人交朋友。也许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3、与勤奋的人为友。

一个勤奋的人,很大程度上会是一个有福的人。勤能补拙、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荒于嬉。与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也很难懒惰。

4、与平和的人为友。

一个平和的人,他不会轻易有脾气,不会斤斤计较,不会急躁,更不会忿忿不平。有观点说,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没本事有脾气的,这是下等人;一类是有本事有脾气的,这是中等人;还有一类是有本事没脾气的,这是上等人,数量极少。

5、与积极的人为友

一个积极的人,无论何时,保持自己的本色,始终在人生风雨中经事沥心,锻炼自己的内心,让内心更强大,更柔软。

想要结交正能量的人,也请你先让自己成为正能量的人!

与人交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乱交,那些真正愿意和你成为朋友的人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你提供帮助,而那些只知道对你所求的人在你失意时会理你远去,人生有几个知心的朋友足矣。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请远离那些令你厌恶的人 因为他们在无情消耗你
请远离那些令你厌恶的人 因为他们在无情消耗你
人到世上走一遭,总会遇到一些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和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与有些人聊天,总是觉得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哪怕心中有再多的烦恼,也仿...[详细]
发布于 2021-11-16

最新推荐

如何练就超强记忆力 怎么能练记忆力
提升记忆力可通过科学训练与生活习惯调整实现,主要有联想记忆法、间隔重复法、感官协同法、睡眠巩固法、情绪调节法五种核心方法。一、联想记忆法将新信息与已知事物建立联系能显著提升记忆效率。通过构建图像联想、故事串联或空间定位,大脑...[详细]
2025-11-23 17:00
如何哭出来最快的方法
如何哭出来最快的方法
通过刺激情绪或生理反应可以较快引发流泪,常见方法包括回忆悲伤事件、观看催泪影视作品、切洋葱等物理刺激。回忆强烈的情感经历是触发哭泣的有效方式。当人们回想失去亲人、遭遇背叛或经历...[详细]
2025-11-23 15:45
如何控制自己不联系一个人
控制自己不联系一个人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设定心理界限、减少触发场景、建立替代行为、寻求社会支持等方法实现。1、转移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或兴趣爱好中能有效减少联系冲动。可以制定每日任务清单,优先完成重要事项;培养需要专注...[详细]
2025-11-23 14:06
如何控制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可通过调整认知方式、建立情绪宣泄渠道、培养兴趣爱好、改善人际关系、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缓解。心理不平衡通常由压力积累、攀比心理、目标落差、性格敏感、创伤事件等因素引起。1、调整认知方式认知重构是改善心理失衡的基础。当...[详细]
2025-11-23 12:26
如何控制社交恐惧症
如何控制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暴露疗法、社交技能训练、正念减压等方式改善。社交恐惧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童年创伤、大脑结构异常、负面社交经历、性格特质等因素有关。1、认知...[详细]
2025-11-23 10:47
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
克制欲望需要结合认知调整、行为干预和环境管理等多维度策略,关键在于建立延迟满足的能力与替代性满足机制。1、认知重构通过理性分析欲望背后的真实需求,区分必要与非必要欲望。记录冲动产生时的情境与情绪,识别触发点。将长期目标可视化...[详细]
2025-11-23 09:08
如何克服自己的胆小
如何克服自己的胆小
克服胆小可以通过逐步暴露法、认知行为调整、正念训练、社交技能提升和身体锻炼等方法实现。胆小可能由先天性格、成长环境、负面经历、焦虑倾向或缺乏自信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心理调适与行为...[详细]
2025-11-23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