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为什么会喜欢痛苦的人

发布时间: 2025-06-15 06:4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喜欢痛苦的人通常与童年创伤、情感依赖、自我惩罚倾向、寻求控制感以及心理防御机制有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痛苦依恋或受虐倾向,主要受早期经历、人格特质、关系模式、大脑奖赏回路异常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1、童年创伤:

早期遭受虐待或忽视的个体,可能将痛苦与亲密关系错误联结。大脑在发育期会将熟悉的感受等同于安全感,即使这种感受是负面的。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的孩子,成年后容易对情绪波动大的伴侣产生依赖,因为这种状态与其童年体验高度吻合。

2、情感依赖:

痛苦体验会刺激身体分泌内啡肽等镇痛物质,形成类似成瘾的生理依赖。部分人通过反复体验痛苦来确认自身存在感,尤其在低自尊状态下,会将伴侣的伤害性行为误解为"在乎的表现"。这种扭曲的认知模式常见于边缘型人格特质人群。

3、自我惩罚:

潜意识中通过承受痛苦来缓解内疚感或弥补心理缺失。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可能用痛苦关系惩罚自认为的"不完美"。某些宗教或文化背景会强化"受苦即崇高"的观念,导致对痛苦产生病态认同。

4、控制需求:

在不可预测的痛苦关系中,当事人可能通过预判伤害获得虚幻的控制感。这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机制类似,当个体无法改变施虐者时,会通过认同施虐行为来减轻心理冲突。这种模式常见于长期遭受PUA控制的人群。

5、防御机制:

痛苦关系可能成为逃避更深层恐惧的心理防御。有些人宁愿维持已知的痛苦,也不愿面对改变带来的未知焦虑。重复童年创伤场景的强迫性重复现象,本质是希望通过"重演"获得心理掌控,但往往强化了原有的病态模式。

改善痛苦依恋需要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体系。通过正念训练增强情绪觉察能力,记录情绪日记区分真实需求与创伤反应。培养运动习惯可调节体内皮质醇水平,瑜伽或太极有助于重建身心连接。建议逐步拓展社交圈,接触安全型依恋模式的群体,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效果显著,团体治疗则能提供矫正性情感体验。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稳定情绪神经传导。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被抛弃的人有多痛苦
被抛弃的人有多痛苦
被抛弃会引发强烈的心理痛苦,主要表现为分离焦虑、自我否定、抑郁情绪、躯体化反应和社会功能受损五种典型反应。1、分离焦虑:当重要依恋关系突然断裂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激活恐惧反应,产生持续性的焦虑状态。典型表现为心跳加速、反复回忆细节、过度警觉对方动态,这种生理性反应与戒断反应类似,通...[详细]
发布于 2025-06-08

最新推荐

随和性的人格表现
随和性人格主要表现为合作性高、信任感强、共情能力突出等特点,是人格五因素模型中的核心维度之一。1、合作性随和性人格的核心特征体现在主动配合他人需求,在团队中倾向于避免冲突。这类个体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妥协意愿,能够快速适应集体决策,在意见分歧时...[详细]
2025-07-14 10:08
常见的几种心理学效应包括什么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破窗效应和从众效应。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个体对初次接触的信息印象最为深刻,这种印象会影响后续的判断和认知。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决定双方关系的走向。面试或社交场合中,人们会通过衣着、...[详细]
2025-07-14 08:25
精神裂分症会好吗
精神分裂症通过规范治疗多数症状可以得到控制,部分患者能实现长期稳定。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与发病年龄、治疗时机、药物依从性、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密切相关。1、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第二代抗精神...[详细]
2025-07-14 08:00
常见的几种心理学效应包括哪些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破窗效应、从众效应等。这些效应揭示了人类认知与行为中的规律性现象,对理解个体和群体心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形成印象后难以改变的心理现象。在人际交往中,第...[详细]
2025-07-14 06:17
外向的内向型人格
外向的内向型人格
外向的内向型人格是一种兼具外向和内向特质的性格类型,这类人群在社交中能灵活切换状态,但需要独处恢复能量。外向的内向型人格的形成可能与先天性格基础、成长环境适应、社交需求变化、职业角色要求、自我认知调整等因素有关。1、先天性格基础部分人天生具...[详细]
2025-07-14 05:51
常见的几种心理学效应包括 心理学十大定律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破窗效应、从众效应、旁观者效应、达克效应、霍桑效应等。这些效应揭示了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中的规律性现象,对理解个体和群体心理具有重要价值。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人们...[详细]
2025-07-13 16:34
内向型人格有哪些
内向型人格有哪些
内向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偏好独处、内心活动丰富、社交消耗精力等特点,主要有情感敏感型、思维深度型、谨慎观察型、独立自主型、安静专注型五种类型。1、情感敏感型情感敏感型内向者对情绪体验深刻,容易受外界评价影响。这类人通常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能敏锐...[详细]
2025-07-13 16:0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