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同居是恋爱迈向婚姻的基石,还是爱情破灭的根源?真相在这里

发布时间: 2020-09-11 07:3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人把恋爱的终点指向了婚姻,有人把恋爱的终点指向了同居。同居限制了生活、同居兑现了婚姻,同居为了性。同居会让两个人越走越近,同居也会让两个人两败俱伤。同居是罪恶的源泉,同居也是幸福的源头。同居本来没有过错,错的是那些在同居中另有所图的人。

同居是恋爱迈向婚姻的基石,还是爱情破灭的根源?真相在这里

对于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同不同居极为重要,何时同居更是要紧。同居既没有承诺,又提供了稳定的性生活,何乐而不为?

心理探秘:恋爱多久才适合同居呢?

支持同居者认为,同居能使彼此适应对方的生活习惯,能加深彼此的感情,促使爱情走向婚姻的殿堂。更有社会学家宣称,同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性犯罪的发生。当然这样的声音在男性主导话语权的世界中习以为常。

反动同居者认为,现阶段同居会给女性带来更多的舆论压力,对女人的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突发意外怀孕,受伤的最终还是女性。于是恋爱多久适合同居的话题便甚嚣尘上。

同居是恋爱迈向婚姻的基石,还是爱情破灭的根源?真相在这里

同居本身并无对错,正如爱情本无好坏一样。只是人心险恶,导致同居变的莫测。犹豫者害怕同居会影响下段感情,失望者担心同居会葬送爱情。有人把同居当成爱情的试金石,就是有人把同居当做满足私欲的借口。

为了恋爱同居,还是为了同居恋爱?

为了恋爱同居其实是个说辞。爱情并不一定需要同居来维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对于人而言更主要是情感上的依托和精神上的支持,肉体的媾和主要是动物的属性。以维系爱情为目的的同居都是骗人的。

同居是恋爱迈向婚姻的基石,还是爱情破灭的根源?真相在这里

恋爱多久,才适合同居

对于女人而言恋爱初期同居,显得荒唐;恋爱中期同居,没有必要;恋爱后期同居,多此一举。好男人是不会通过同居验证出来的,爱情若是经不起消磨,婚姻也套牢不了男人。对于男人而言,同居在任何时候都显得那么急迫和必要。这涉及到的还是男人同居到底是为了爱,还是为了做爱的问题。

如果是为了爱,什么时候同居都不是问题,两情相悦,行鱼水之欢,乃人之常理。即使是一见钟情,马上登记结婚也无可厚非。如果为了做爱,则什么时候同居都有问题,心术不正,各怀鬼胎的爱情最终会变孽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让同居变成幸福婚姻的基石
让同居变成幸福婚姻的基石
同居是情侣因爱而衍生出的生活形式,它并非欲望的工具,也不是索求物质利益的陷阱。之所以很多人在同居中受伤,根本原因在于感情的匮乏。实际上,同居应该建立在深厚感情的基础上,用它磨合情侣的生活和内心,令两个人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正能量,成...[详细]
发布于 2014-01-09

最新推荐

独立人格包含什么
独立人格主要包含自我认知清晰、情绪管理稳定、决策自主性强、价值体系明确、边界感清晰五个核心特质。1、自我认知清晰自我认知清晰指个体对自身性格、能力、需求有客观评估,不依赖外界评价定义自我。这类人能够区分真实自我与社会角色,在压力情境下仍保持...[详细]
2025-07-09 10:08
层次越高的人越有修养 越是层次高的人
层次高的人通常表现出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共情力,这与认知水平、教育背景及社会经验密切相关。高修养行为主要体现在尊重边界、理性沟通、自我反思三个方面,其形成与长期思维训练、多元文化接触、道德内化过程有关。高认知水平群体更倾向于用前额叶皮层调控...[详细]
2025-07-09 08:25
健全的人格和心智
健全的人格和心智通常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达到相对稳定且适应良好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清晰度、抗压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稳定性等特征。1、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之一,表现为能够识别自身情绪变...[详细]
2025-07-09 08:00
层次越高的人越有修养 层次越高越有素质
层次较高的人通常表现出更好的修养和素质,这与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自我修养和社会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个人修养奠定基础。家庭氛围和谐、父母言行端正的个体更容易形成稳定的情绪和得体的举止。这类环境中成长的人往往具备较强的共情能...[详细]
2025-07-09 06:17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特质延续性、跨情境一致性和发展连贯性三个方面。人格稳定性受遗传基础、早期经验、社会环境及认知机制共同影响,但允许存在适应性调整。人格稳定性并非绝对固化...[详细]
2025-07-09 05:51
层次越高的人越优秀
层次越高的人通常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但优秀的标准因人而异。社会地位、认知水平、情绪管理能力、自我驱动力、价值观成熟度等因素共同影响个人层次。1、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往往拥有更多资源获取渠道和决策权,这与其专业能力、人际网络积...[详细]
2025-07-08 16:34
人格的稳定性解释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持续性特征,主要受遗传因素、环境塑造、认知模式、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五个维度影响。1、遗传因素人格特质具有显著的遗传基础,双生子研究表明核心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的遗传度较高。基因通过...[详细]
2025-07-08 16:0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