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孩子的零花钱该不该给呢?

发布时间: 2021-01-28 16: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出生在现在的孩子真的非常幸福,作为父辈母辈的人,小时候没有很多玩具,也没有那么多零食,最多的就是一堆孩子跑到一起疯玩儿,零花钱对他们来说有最好,没有是正常。可现在的孩子手里零花钱越来越多,吃的喝的玩儿的想要都会有,可是孩子零花钱太富足好吗?

孩子的零花钱该不该给呢?

牛牛的爸爸:都是零花钱惹的祸

我们是从缺衣少吃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看着别人吃冰棒自己大口咽口水、看到别人新买的文具盒心里痒痒甚至起盗心、看到别人穿新衣自己裹紧破棉袄恨不地洞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所以,我下决心:绝不对让自己的孩子太寒碜。

牛牛上二年级时,我就开始给他零花钱。刚开始,每周10元,只过了三天,他就喊钱用完了;后来,每周涨到20元,他还是说不够。他开始频繁地找我要钱,我也尽量满足。

三年级上星期,老师向我反映:牛牛上课思想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成绩大幅度下滑。我急了,审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吭声。我在他书包里一搜,发现了一大摞各式各样的玩具卡片。他这才承认,他的零花钱都买了卡片,而且很多卡片都在游戏中输给了同学。我非常恼火,将他的卡片全部没收,警告他:如果以后再买卡片,就停发零花钱。

我每天晚上都要偷偷检查他的书包。还好,再没看到卡片的踪影。不久,老师又反映:牛牛的家庭作业老是偷工减料,而且错误百出。我很纳闷:牛牛每天回来得很晚,说是在教室里做了作业才回家,怎么会偷工减料呢?结果一调查,原来这小鬼头三下五除二将作业敷衍一番后就跑到游戏厅去了。零花钱又有了新去向!

在牛牛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我坚决取缔了牛牛的零花钱。没想到,牛牛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仍然恶习不改,频繁出入游戏厅。原来,他的同学看他平时花钱挺大方的,知道有"偿债"能力,都慷慨借钱给他。

我们家离学校只有200多米,是直路,牛牛早在一年级时就开始自己上学回家。但现在为了防止牛牛打游戏,我只好每天接送他。为此,我推掉了很多外出学习出差的机会,以保证每天放学时,按时守在学校门口,将牛牛"押"回家。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省心,我真是羡慕。我想,这些麻烦都是我自找的,如果不是给牛牛零花钱,牛牛也不会染上这些坏毛病。

晓蓓的妈妈: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我们家晓蓓11岁,有储蓄罐,有记账本,有存折。平时,她买学习用品、买自己钟爱的小物什、给同学送礼物、向长辈表孝心,都是用自己的钱。她的钱主要来自于春节的压岁钱、我们定期给的零花钱、她做好事或考高分获得的奖励。她手头一般都有三五百块钱,大钱存银行,小钱放储蓄罐。平时,她每花一分钱都要在账本上记上一笔。每个星期,她都要计算一下,这个星期花了多少钱?花在哪儿了?下个星期准备花多少钱?手头的钱够花吗?能不能再节省一点儿?

我的很多同事朋友都对晓蓓赞赏不已,说我好福气,养了这么一个能干懂事的女儿。其实,小孩子的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刚开始,晓蓓对钱没什么概念,看见喜欢的东西就要买,手头有钱就一定要花掉。后来,我经常带她购物,教她货比三家,教她有节制、有计划地买东西,告诉她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一定要心里有数,记不住的话就写在本子上,过段时间再总结一下,看看钱都花在哪儿了。晓蓓慢慢觉察到,合理花钱的确比乱花钱要好,既省了钱,又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于是,她也开始自觉地记账、算账。

通过合理支配零花钱,我发现,晓蓓的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都比以前强多了。

咨询手记:教孩子怎么用钱才是关键!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是家长们讨论热烈的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钱,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主张绝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就一定要塞给孩子零花钱。是否给孩子零花钱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对零花钱的欲望其实是对支配权的欲望。如果孩子的言行老是受大人支配,他在这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他对支配权的欲望就比较强。如果父母平时就比较尊重孩子,给孩子买衣物、学习用品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充分享用了支配权,那他对金钱的欲望也不会很强。所以,不同的孩子对零花钱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孩子暂时对零花钱没有什么兴趣,那表明他更愿意通过其它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支配权,那家长就应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提出要零花钱,父母也不能阻止,更不能指责,应该将此当作孩子的合理要求,予以考虑。

现代社会,"不给孩子一分钱零花钱"的状况几乎不复存在,每个家长多多少少都会在适当时候给孩子一些钱。所以,"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个话题真正的核心并不是在"给不给"上,而是在"怎么用"零花钱上。上述个案中,牛牛和晓蓓的父母都给了孩子零花钱,但是因为各自"用法"不同,零花钱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一个是负向作用,影响孩子学习;一个是正向作用,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处事能力,促进孩子成长。

孩子的零花钱该不该给呢?

发挥零花钱的正向作用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零花钱在孩子成长中的正向作用,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精打细算,学会有计划的行事,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感恩,其意义不仅仅是培养财商、智商,更重要是的提高"协调与外界的关系"的情商。

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对金钱的自主权。有的家长虽然给了孩子零花钱,但是却牢牢掌握控制权,不允许孩子自主花钱。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买什么不买什么,他们也是经过权衡后才做的决定。也许在父母眼里,那是浪费,但在孩子眼里,却绝对是物有所值。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宜过多地干涉孩子零用钱的用途。孩子即使偶尔买了不实用的东西,他也会得到教训和经验。若父母干涉孩子的错误,就会破坏孩子成长的进程,剥夺他们获得生活经验的机会。

当然,让孩子决定零花钱的使用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要在尊重孩子意志的前提下,加强家长的指导监督作用。牛牛的爸爸只是给了牛牛零花钱,对于怎么花钱没有指导,也不过问,结果牛牛将钱用在随意买卡片和玩电子游戏上。晓蓓的妈妈用言行来教孩子怎么花钱才更合理、更有效,晓蓓也尝到了理财的乐趣。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要对零花钱的使用加以关注,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计划,给孩子提供参考,孩子就会对花钱有正确的概念。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尽可能多地考虑孩子对这些钱的支配意见。待孩子年龄稍大,可以独立拟定计划时,不妨让孩子自己拟定消费计划,父母只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消费计划一旦制定,就要要求孩子按计划执行,父母定期小结,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给孩子零花钱时,家长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零花钱要定期准时给,不能是孩子要,你就给,不要,你就不给,这会给孩子形成钱可以无节制地找父母要的印象。要按事先约定好的数额给钱,这也是让孩子学会用钱规则的关键。知道自己每周、每月会有多少钱,孩子才能做到计划消费、计划储蓄。随意扣留孩子的零花钱,这是家长在滥用权力,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二,不要用零花钱取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零花钱只是教育的一种载体,而不是内容,父母的职责是爱孩子和教孩子,这是任何载体都替代不了的。

要点回顾

主张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零花钱在孩子成长中的正向作用,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精打细算,学会有计划的行事,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感恩,其意义不仅仅是培养财商、智商,更重要是的提高"协调与外界的关系"的情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零花钱,要不要给孩子
零花钱,要不要给孩子
零花钱,要不要给孩子/家庭教育孩子大了,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跟着长大的各种愿望像走马灯似的从父母的口袋里“吃“掉大大小小的钞票。没完没了的愿望要不要满足?孩子的零花钱要不要给?给多少?忙事业而少顾孩子的父母们正在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金钱教育战争。但如何教育孩子战胜金钱无知、金钱无...[详细]
发布于 2024-10-17

最新推荐

不喜欢妈妈是什么心理
不喜欢妈妈是什么心理
不喜欢妈妈可能源于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冲突或未满足的心理需求,常见原因有童年创伤、控制型教养方式、价值观冲突、情感忽视、代际沟通障碍。1、童年创伤早期经历中的身体或情感伤害可能形成持久心理印记。若母亲曾长期采用贬低、体罚等不当教育手段,子女易产...[详细]
2025-07-02 05:00
不喜欢的人一直纠缠你怎么办
面对不喜欢的人纠缠,建议明确拒绝并保持距离,必要时寻求外界帮助。处理方式主要有直接沟通、设定界限、保留证据、寻求调解、法律途径等。1、直接沟通清晰表达拒绝态度是首要步骤。选择私下场合用平和但坚定的语气说明感受,避免使用模糊或委婉的措辞。对话...[详细]
2025-07-01 15:17
不喜欢别人反驳自己,什么性格
不喜欢别人反驳自己可能与控制型人格或偏执型人格特质有关,这类性格通常表现为过度追求主导权、缺乏安全感、低包容性、高防御性、对批评敏感等特征。1、控制型人格倾向习惯性否定他人意见往往源于对失控感的恐惧。这类人群常通过压制反对声音来维持心理安全...[详细]
2025-07-01 13:08
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逻辑记忆。3-6岁儿童记忆以无意识记忆、形象记忆、机械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为主,此时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难以通过逻辑关系形成系统性记忆。1、无意识记忆3-6岁儿童记忆多为无目的性,在游戏或生活场景中自然记...[详细]
2025-07-01 11:00
不适合学车的人的特征
不适合学车的人通常存在注意力缺陷、空间感知障碍、情绪控制困难、肢体协调性差或严重交通恐惧等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影响驾驶安全,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评估。1、注意力缺陷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人群不适合学车。驾驶需要持续观察路况、仪表盘和周边环境,注...[详细]
2025-07-01 08:51
不社恐的人怎么看社恐
不社恐的人怎么看社恐
不社恐的人通常难以完全理解社恐者的心理状态,但可以通过观察行为差异和换位思考来建立认知。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被评价或拒绝,而不社恐的人往往能自然应对这些情境。不社恐的人看待社恐行为时,容易将对方的回避误解为冷漠或不...[详细]
2025-07-01 06:42
不社恐但是讨厌社交
不社恐但是讨厌社交
讨厌社交但不社恐的人通常对社交活动有选择性排斥,这类心理状态可能与性格特质、环境适应、认知模式、情感消耗、价值取向等因素有关。这类人群往往能正常社交,但主观上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互动。1、性格特质内向型人格更容易产生社交厌恶感,这类人通过独处恢...[详细]
2025-06-30 17: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